新的希望
啟示錄二十一章1-4節
2024年,台灣人平均每天上網時間為7小時13分鐘,其中觀看影音的時間為2小時31分鐘,使用社群媒體的時間為1小時59分鐘。醫學研究也指出,重度使用智慧型手機會導致大腦前額葉皮質活動減少,此區域對注意力和自我控制至關重要,甚至可能引發後天的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」(ADHD)症狀。
台大心理學教授柯永河說:「習慣是每個人的朋友,也是敵人。一個人的成功與失敗皆與習慣相關;你一生的幸福與否,端賴於你擁有多少良好的習慣。」這樣的觀點提醒我們,培養良好的習慣不僅影響個人生活,還能幫助我們面對未來的挑戰。然而,除了習慣的重要性,還有一個核心問題值得我們思考:若有一天,我們在永恆當中回憶在地上的自己,我們是否會是一個有紀律、好習慣的人。
《啟示錄》是一個帶著盼望的書卷,同時也是聖經中對於末日景象描述最深刻的書卷。通過使徒約翰所看見、聽見上帝對未來的審判及榮耀的異象,約翰描述了兩個新的景象,分別是「新天新地」和「新耶路撒冷」。而「新耶路撒冷」更象徵神與祂子民永遠同在的親密關係。透過這些異象,我們不僅看到神國的美好,也被再次提醒,如今的每一天,都要緊緊依靠神,因爲我們渴慕更多明白天上屬靈的事物。
在2024年最後一個主日,我們要透過「新的希望」這個主題,稍微回想自己這一年在「屬靈生命」有哪些進步。期盼2025年,我們可以建立健康的屬靈習慣。
在讀《啟示錄》的時候,有兩本書,吸引了我。一本是紀錄生命的「案卷」,一本則是所謂的「生命冊」。那邊經文這樣說:「我又看見死了的人,無論大小,都站在寶座前。案卷展開了,並且另有一卷展開,就是生命冊。死了的人都憑著這些案卷所記載的,照他們所行的受審判。」(啟示錄20章12節)。換句話說,我們的生命一直都像錄影機在錄影當中,所有的事情,有一天都要在神面前檢視。看到這裏,我就更加的勵勱我自己,我一定要得上帝的獎賞。如同使徒保羅在《腓立比書》說:「弟兄們,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;我只有一件事,就是忘記背後,努力面前的,向著標杆直跑,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。」
另外,我們可以想像,使徒約翰在異象中看見那站在白色大寶座前,身穿白衣歌唱的14萬4千人。再想多一點,我們一定可以認同,這些人一定不是無緣無故被擇選的。他們必然是受過信心操練的。若沒有意外,這群人曾經必定是咬緊牙關,保守自己的心志,不隨異教之風搖擺,更不是一味地追隨世俗的價值。我們可以篤定,這些被揀選的人,一定是單單相信耶穌,為耶穌而活的人。這樣的人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「靈命成熟」的人。
弟兄姊妹,你會渴望自己也成為靈命成熟的人嗎?《希伯來書》5章13節提到:「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練仁義的道理,因為他是嬰孩。」經文以屬靈嬰孩和成熟基督徒作對比,說明信徒的靈命有一段成長的過程。靈命要成熟不是一夕之間的,它需要接受操練,直到良好習慣的養成。
耶穌在《路加福音》9章23節也說:「若有人要跟從我,就當捨己,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。」特別要注意的是,這是「天天」背起,而非一、兩次就養成的。這種操練需要持續不斷,直到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。
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也說:「我們的重複行為造就了我們。卓越不是一種行為,而是一種習慣。」新的一年即將來臨,我們可以養成以下四個屬靈習慣,期盼不僅在生活中得力,也在靈命上更加豐盛。
第一個習慣是【每日讀經】。每日讀經讓我們將神的話語紮根在心裡,幫助我們分辨真理與謊言。我們要把讀經時間固定下來,例如早晨或睡前,並使用靈修材料或讀經計畫來引導。這樣不僅能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神,也能在生活中做出明智又平安的選擇。
第二個習慣是【禱告】。禱告是我們力量的來源。為了養成這個習慣,可以在每天的固定時間為自己和他人禱告,並在禱告中感謝、認罪。這不僅增進我們與神的親密關係,也能幫助我們在困難中得到智慧與力量。
第三個習慣是【團契生活】。團契生活是基督徒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透過彼此扶持,我們能共同成長。在養成這個習慣時,可以固定參加教會的小組或團契活動,並主動關心他人。這不僅幫助我們建立屬靈的關係,也能見證神的愛就在我們中間。特別要說的是,這樣的聚集不同於主日大型聚會,因為團契和小組能讓我們彼此更加認識,並實踐「彼此相愛」的教導。
第四個習慣是【十一奉獻】。奉獻是一種對神信心的表達,也是感恩的行動。這不僅提醒我們一切都是來自於神,也幫助我們與神的事工有分,並且經歷祂豐盛的供應。
2024年即將過去,這些回憶有一天都會在新天新地當中成為我們的感恩見證。期盼我們在教會生活中體會到,如今的生活都是為永恆做預備。新的一年裡,讓我們一起養成這四個屬靈習慣,讓心思意念專注於神,而非短暫的世俗事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