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忘初衷
約翰福音廿一章15-19節
我們都知道所謂的耶穌的「最後晚餐」,但你知道耶穌的「最後早餐」嗎?主耶穌曾在最後晚餐中,透過「為門徒洗腳」的行動,留下了「僕人事奉」的教導與典範;同樣地,祂在最後的早餐中,也把非常寶貴的信息留給我們。
所謂耶穌的「最後早餐」,就是記載在《約翰福音》第21章中,耶穌與門徒們在加利利海邊的「早餐會」,聖經說:「有西門‧彼得和稱為低土馬的多馬,並加利利的迦拿人拿但業,還有西庇太的兩個兒子,又有兩個門徒,都在一處。天將亮的時候,耶穌站在岸上,門徒卻不知道是耶穌。耶穌就對他們說:『小子!你們有吃的沒有?』他們回答說:『沒有。』耶穌說:『你們來吃早飯。』門徒中沒有一個敢問祂:『你是誰?』因為知道是主。耶穌就來拿餅和魚給他們。」(約廿一2、4-5、12-13)
吃完早餐後,耶穌對不久前在大祭司宅院裡三次否認祂的彼得,提出三次的「問愛」——「約翰的兒子西門,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?」「約翰的兒子西門,你愛我嗎?」「約翰的兒子西門,你愛我嗎?」(約廿一15-17)——並在彼得回應之後,兩次對他說:「你跟從我吧!」(約廿一19、22)
事實上,耶穌藉由這次的早餐會,把在場的門徒和我們帶回到《約翰福音》第一章耶穌呼召門徒「來跟從祂」的場景。首先是安得烈和另一位同伴,因著老師施洗約翰的推介,跟從了耶穌。聖經說:「他見耶穌行走,就說:『看哪,這是神的羔羊!』兩個門徒聽見他的話,就跟從了耶穌。聽見約翰的話跟從耶穌的那兩個人,一個是西門‧彼得的兄弟安得烈。」(約一36-37、40)接著,在隔天,耶穌遇到腓力,也對他說:「來跟從我吧!」(約一44)。在此,我們看見呼召人來「跟從」祂,是耶穌開啟傳道生涯,很鮮明的「起手式」。
到了耶穌傳道生涯的最後階段、即將升天之際,彼得在加利利海邊聽見耶穌說:「來跟從我!來跟從我!」,也一定會回想起多年前耶穌在海邊對他所說的話——「耶穌順著加利利的海邊走,看見西門和西門的兄弟安得烈在海裡撒網;他們本是打魚的。耶穌對他們說:『來跟從我,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。』」(可一16-17)
這一群由彼得帶頭的門徒們,因為曾親身耳聞耶穌的許多教訓,並且見過許多耶穌所行的神蹟,還與從死裡復活的主基督面對面地接觸過;他們的靈命成熟度已從當年剛入門時矇懂幼嫩的狀況,進深到有著豐富屬靈經歷的成熟光景。雖然如此,耶穌對於門徒必須「跟從」的心意總是不改初衷。對主的門徒而言,「來跟從主」是剛信主時的「初衷」,也需要在一生的年日中「莫忘初衷」,堅持地跟隨主到底!
接下來,我們要從主耶穌與彼得,在這次早餐會中的互動和對話,更深入地來思想「跟從主」的實際意涵:
一、清除障礙
若想好好地跟從主,必須先把攔阻或干擾我們跟從主的障礙加以清除。就彼得而言,他必須清除的障礙,就是因著三次否認主,所產生對主耶穌深深的自責與愧疚。主耶穌對彼得的三次「問愛」,又重申「來跟從我吧!」就是要給彼得機會,讓他得以從極深的自責與罪咎的深淵中走出來,能重新踏出跟從主的堅定步伐。
若我們的生命中也有一些障礙,正攔阻或干擾著跟從主的腳步,求主憐憫與幫助,能夠快快且徹底地清除。
二、承接使命
主耶穌不僅對彼得三次「問愛」,也一連三次對彼得賦予了「牧養群羊」的使命——「你餵養我的小羊」「你牧養我的羊」「你餵養我的羊」(約廿一15-17)
我們在跟從主的過程中,也一定會有承接使命的時候。讓我們「靠著主,倚賴祂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。」(弗六1)滿有勇氣與信心地承接從主而來的各樣使命。
三、背起十架
耶穌對彼得說:「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,你年少的時候,自己束上帶子,隨意往來;但年老的時候,你要伸出手來,別人要把你束上,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。耶穌說這話是指著彼得要怎樣死,榮耀神。說了這話,就對他說:『你跟從我吧!』」(約廿一18-19)祂不是承諾彼得,來跟從祂會得到什麼報賞(例如:被封為第一任的教宗);而是告訴他,跟從主是要受苦、要付上極大代價的。潘霍華說:「當基督呼召一個人,祂是在呼召他來為祂死。」
主耶穌說:「若有人要跟從我,就當捨己,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。」(路九23)讓我們義無反顧地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主。
四、結伴同行
聖經說:「彼得轉過來,看見耶穌所愛的那門徒跟著,就是在晚飯的時候,靠著耶穌胸膛說:『主啊,賣你的是誰?』的那門徒。彼得看見他,就問耶穌說:『主啊,這人將來如何?』耶穌對他說:『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,與你何干?你跟從我吧!』」(約廿一20-22)
彼得好奇地向耶穌詢問身旁的約翰的未來際遇,耶穌的回應是:「這不用你操心,關於他,我自有定見。」一方面,耶穌要彼得拋棄比較心態,專心地跟隨主;另一方面,也指出還有其他門徒同樣在跟從主,並且有屬於他們要去經歷的內容。
在跟從主的道路上,我們不是獨行俠,是有同伴、同工的。雖然我們各人的恩賜、使命、經歷不盡相同,但我們都是基督身體上的肢體,要在跟從主的道路上「結伴同行」,也要竭力保守聖靈所賜的「合一」,能夠「同心同行」,完成主所給我們的共同託付。讓我們與身旁的眾多肢體、弟兄姊妹結伴同行,你準備好了嗎?